沒陽台,也能在家中做堆肥系統

2019年初春,第一次與堆肥桶相見歡(背景為合樸農學市集)
圖/尚潔提供

一年多前開始,我和阿尚搬入位於台中市區的一間小公寓,在有限的空間裡,垃圾減量變成一件必要的事。經過幾個月的時間,我們在住家附近找到了喜歡的市場、米商、蛋商、麵粉商,漸漸地居家廢棄物變少了,倒垃圾的頻率從每週一次、兩週一次,到現在可以超過兩個月才優雅地拎著回收物品為主的垃圾下樓傾倒。

唯獨廚餘,是最常把我催下樓的原因。

居家廚餘即使經過妥善處理,裝盒、冷凍,在冰箱裡面放置超過一週也很令人困擾。經青農大師橘Sir’S介紹,我們挑了一個美好的週六前往合樸農學市集,拜訪有多年堆肥經驗的絲田水舌孫大哥,並帶回了兩套居家堆肥系統。

合樸有清楚介紹如何做居家堆肥的網頁,想知道更詳細的內容可以點連結進去看。

堆肥桶用家裡進駐的大型植栽來命名,這桶是阿龜號。
圖/尚潔提供
孫大哥設計的堆肥桶構造很簡單,膠桶內部有一層擋食物殘渣的網墊,方便從下面的水龍頭漏出液肥。
圖/尚潔提供

 

使用方法也非常簡單:

1. 將切碎的生廚餘(烹調過的廚餘若有過多的油脂將會影響微生物的生長)倒入桶中,一次以十公分高為限,我們家大概一至兩週再把廚餘從冰箱拿出來倒一次,常常煮飯的家庭可能會更頻繁一點。

頭髮、指甲、無染色的咖啡濾紙都可以一起拿去堆肥(偷懶如我們都沒把廚餘充分切碎)
圖/尚潔提供

 

2. 灑上含有菌種的粉末,分解廚餘需要假借微生物的力量,市面上有許多提供各式各樣菌種的來源,我們直接使用孫大哥提供的菌種,網路上更有推廣自己培養菌種的文章,也許你能在其中挑選出自已喜好的方式。

灑上菌種,接著就靜候下次倒廚餘的時候啦
圖/尚潔提供

 

3. 蓋上蓋,靜候分解及發酵。如此重複5-6次,整桶就裝滿了,建議適時補充一些水份,避免過度乾燥,營造適合菌種生長的環境。

成品開箱,良好的發酵過程中,廚餘上面會佈滿黴菌的菌絲,這樣是正常的喔!
圖/尚潔提供

 

4. 整桶裝滿後先靜置1-2週,接著每天從下方的水龍頭漏液肥,漏到乾為止。依1:10的比例混合糖蜜(台糖加工糖類的衍生產品)、廚餘汁,再靜置兩週就可以拿來使用了,液肥成品稀釋一百倍後可用於肥沃一般盆栽,或者稀釋五到十倍拿來清潔或疏通馬桶,效果相當驚人。現在我們家裡的植栽們都是吃自製的液肥長大!

下面深色的分層是糖蜜,靜置兩週並充分混合後就會像最左邊那瓶一樣,可以直接拿來施肥或清潔馬桶!
圖/尚潔提供

 

5. 脫水後的廚餘渣找個大一點的整理箱,簡單混合一般土壤或培養土,靜置1~2個月會轉變成可直接使用的培養土,體積也會減少許多。我們則是偷懶將一次發酵後的廚餘埋入家父開心農場的一小角,過兩個月再掘開已經完全看不到食物的殘渣了。

 


結語

我家沒垃圾書中提到的5個R分別是 Refuse(拒絕)、Reduce(減量)、Reuse(重複使用)、Recycle(回收)、Rot(堆肥),前面四個步驟能替我們減去大部分體積的垃圾,堆肥是其中最後一個步驟,卻扮演著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鍵鏈結。套一句施雜貨赤牛仔大哥的話,世上的生物只有人類不會把用剩的養分貢獻回去給地球母親,我們的排泄物因為有完善的污水處理系統,已經不再流入土壤之中,現在開始,透過堆肥仍有機會把珍貴的養分還給大自然。

居家堆肥對我們來說是一種嘗試,也是一項挑戰。能夠在九坪大的無陽台公寓中,實現自產自銷的堆肥系統,代表著即使在擁擠的都市,食物殘渣也能更有效被利用。政府及環保局多年來致力於廚餘的推廣與回收,但因來源複雜、分類困難等因素,處理起來往往會花去過多社會資源。在居家做自己的堆肥系統,看得到到廚餘來源,也能更安心使用製造出來的肥料,我相信未來會有更加便利的廚餘回收系統出現,也許我們應向地球上其他的動物們學習,把剩餘的能量回歸給孕育萬物的大地。


原文來源:我們與自然的距離 ── 居家堆肥系統

延伸閱讀:你被物質綁架了人生嗎?零廢棄達人教你拒當「垃圾製造者」!

粉絲專頁:沒有垃圾的公寓生活 Waste Free Apartment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